Menu
神兽来了 ! 中医院秒变“德华”上岗带娃
发布日期:2025-07-14  浏览次数:154
来源:   审稿人:  

娃放暑假回家,去哪里?

扬州市中医院不再是

只管把脉开方的“老中医”

我们丝滑变身“德华”

替你“带孩子”!!


(“德华”这个梗源自《父母爱情》中帮哥嫂带大五个孩子的江德华,现年轻人放假带娃自嘲“德华上岗”。一时之间,“德华”成为网络热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11日,由扬州市中医院精心打造的“小小郎中”暑期研学活动第2期圆满收官。这里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是充满乐趣的海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来自美国华盛顿的Sasha和来自新西兰奥克兰的Darren——这两位出生在扬州的小朋友,也化身小小“郎中”,沉浸式地感受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这场跨越时空的医道传承,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扬城悄然绽放新的生机,并增添了一抹动人的国际色彩。



图片
e6edcb513179603a24786349708823b.jpg


图片
化身中医小学徒,秒变推拿小能手




第一站是小儿推拿科。“小朋友们看这里,我们身体里藏着好多小机关哦!”我院推拿科主治中医师吴宏达被孩子们围在中间,指尖轻轻点着穴位。只见吴医生现场演示起“揉面式”推拿法,引导他们用拇指指腹在穴位处做螺旋状按压。


aba2919defc7c6b518206ceae988aa1.jpg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当属“捏脊体验”。孩子们仰着小脑袋看吴医生示范,吴医生顺势教起基础手法:用掌根画小圈圈是“揉”,拇指和食指轻轻夹起皮肤是“捏”,掌心稳稳压住穴位慢慢用力就是“按”。孩子们睁大眼睛,认真聆听着。


2M9A4799.JPG


9f8af28176ecaf466710ed2247af997.jpg




图片
品鉴酸梅汤,辨识中草药




紧接着小郎中们来到了治未病中心。在专业中医师李东旭的悉心引导下,他们不仅初识了凝聚千年养生智慧的 “古法酸梅汤” ,更开启了一场 “本草溯源” 的探索之旅。

面对色泽清亮的酸梅汤,两位“洋小郎中”先是好奇地观察,继而小心翼翼地品尝。那一瞬,乌梅的醇厚、山楂的微酸、甘草的回甘,在味蕾上交织绽放。

李医生适时解读其中配伍精妙:这杯消暑佳饮,实则是中医“药食同源”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味原料皆承载着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的古老智慧。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闪烁着对 “舌尖上的药理学”的新奇领悟。


2M9A4817.JPG
2M9A4822.JPG
a2c7608185b2f10fa9cb51f65da0e61.jpg


图片
探寻朱氏针法




随后,小郎中们的探索之旅抵达了充满神秘色彩的针灸科。针灸科副主任张晨静,如同一位引路的向导,为孩子们徐徐展开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针法”的传承画卷。她娓娓道来,在张主任的指引下,孩子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了那些平时感知不到、却维系着身体运转的奇妙“开关”。


2M9A4853.JPG
2M9A4892.JPG
2M9A4908.JPG


活动的高潮,是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针法继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朱新太介绍朱氏针法。 

孩子们围在他身旁,目光紧紧追随着老先生。那一刻,“朱氏针法” 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或非遗的头衔,它化作了一种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神奇魅力,在老先生的介绍中,诉说着跨越时光的医道匠心。这份源自实践的震撼,深深印在了每一个小郎中的心里。



fbcf3d2d488cc0e50cf423c54756ae3.jpg2M9A4935.JPG



图片
沉浸式参观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Part.01

探秘户外百草园

阳光透过枝叶,在户外百草园洒下斑驳的光影。小郎中们的脚步踏上了这场 “识草辨木” 的奇妙之旅开始了。

小朋友们此刻化身“自然侦探”。 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纯粹的好奇光芒,紧紧跟在中心药房负责人金叶的身旁。他们俯下身细看根茎,在触摸、嗅闻、聆听中,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躺在中药柜抽屉里的干燥药材,原来有着如此鲜活、充满生命力的模样。


2M9A4952.JPG
2M9A4963.JPG
2M9A4956.JPG
2M9A4990.JPG


Part.02

展示馆里涨知识


7971869eb23ab0e2839e2a416f1c41f.jpg

“中医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早在唐宋时期,扬州就是闻名遐迩的中药集散地……”在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讲解员李梓婧老师结合历史脉络,讲述了扬州作为中药集散地的历史地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历代名医的行医事迹,通过具体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精髓。



图片
中医特色护理门诊




中医特色护理门诊的主管护师吴丽香带孩子们“解锁”了耳朵的“隐藏功能”。

她指着耳朵模型说:“别看耳朵小,上面藏着好多'健康开关'呢!”说着,她拿起几颗圆滚滚的王不留行籽,贴在孩子们耳尖、耳甲腔等穴位上,孩子们歪着头摸耳朵,听得十分认真。

2M9A5053.JPG
2M9A5070.JPG


图片
动手实践,化身小小郎中




Part.01

制作艾草锤

2M9A5073.JPG


扬州大学医学院的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养生小课堂”。志愿者们先教大家做艾草锤:手把手卷艾草、缠棉布,再把艾草的清香裹进布锤里。

2M9A5088.JPG
2M9A5114.JPG
制作艾草锤


Part.02

养生健康操

接着又带着跳养生操:锤八虚。志愿者们一个个调整动作,嘴里还念叨着:“手腕要这样转,像小树苗舒展叶子~”艾草香混着笑声飘在空气里,传统养生文化就这么顺着动作,悄悄钻进了孩子们的小脑袋里。

2M9A5156.JPG
2M9A5150.JPG

锤八虚


Part.03

制作三伏贴


在治未病中心戴婷慧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三伏贴小工匠”——小手捏着药团往敷贴凹槽里按,眼睛紧紧盯着戴老师示范动作,俨然一群认真学艺的“小中医”。戴老师从药材形态到穴位讲究,逐一进行讲解。孩子们听得入神,俨然一群认真“上岗”的小大夫。


2M9A5160.JPG

2M9A5178.JPG
2M9A5170.JPG
2M9A5172.JPG



2M9A5198.JPG


这场“小小郎中”中医药文化之旅,成了鉴真少年中医之旅的起点。他们在欢笑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从对中医的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热爱。

未来,中医文化会如细水长流,滋养他们成长。愿这些鉴真少年带着这份热爱,继续探寻千年国粹,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上一篇:匣杂,“铅”万要勒神,“铅”万别搭浆 !
◆下一篇:又是硬汉一条!(如题)
版权所有:扬州市中医院
地址:扬州市文昌中路577号
备案号:苏ICP备05058662号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