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手脚麻木?或许是它的祸!
发布日期:2024-12-25  浏览次数:2706
来源:   审稿人:  

手脚麻木口又干

大叔未觉病已缠

检查惊觉糖尿病

悔不当初早重视

图片

快来看医生

还来得及

10月末,薛大叔来到我院内分泌科陈杰主任诊室就诊。

“我一年多以前,就总觉得口渴,一直喝水,去年查出血糖有点高,就高一点,我就没管。但是最近手有点麻,腿也是,看东西都是糊的,我家孩子说让我来这里看看!”薛大叔说。

图片

  经陈杰主任检查诊断,薛大叔患上了2型糖尿病并发症——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图片

无独有偶,另一位患者徐先生发现血糖升高仅半月,检查同样确诊了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并在伴随口干、手脚麻木的症状。

陈杰主任表示,很多糖友在确诊之前大多会有口干多饮、手脚麻木的情况,但多数人并不在意,后知后觉,就已经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

经过住院治疗,通过中药汤剂配合穴位敷贴,两位患者的血糖逐渐平稳下来,手脚麻木的症状也消失了。

中医特色治疗

陈杰主任表示,对生活方式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配合中医药治疗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中医注重糖尿病常见危险因素干预,对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干预,推荐各项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国传统功法锻炼,动作简单,易于坚持,如八段锦、六字决、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通过调节“形、息、意”,发挥预防保健作用,可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生活质量;调畅情志,可配合中医心理治疗仪、中医音乐治疗仪和子午流注治疗仪等减轻抑郁、焦虑;配合中药代茶饮、针刺、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治疗、辨证施治等控制血糖,预防进展为糖尿病。

我院内分泌科针对气阴两虚的患者研制了特色代茶饮——“六宝饮”(太子参10g,麦冬10g,枸杞10g,菊花10g,丹参10g,葛根10g)口服,每日一剂。更有潜心研制的协定方“降糖平脂合剂”,在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有显著效果。

图片

专家提示:糖尿病早知早治

在糖尿病前期,人们可能会体验到一些细微的变化,但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经常感到口渴和频繁小便等。这些迹象可能被归咎于工作压力或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然而,这正是糖尿病前期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

 这个时间段内,通过饮食、运动可以有效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但是日常的繁忙让许多人忽略了这些微妙的身体变化,从而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了解糖尿病前期的这些早期迹象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糖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通过早期的识别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完全有可能阻止糖尿病前期发展成为确诊的糖尿病。

1、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前期人群均应接受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其端正思想,积极对待,通过有效改善自身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优化其健康结果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2、生活方式干预

中国大庆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糖耐量异常人群在之后的14年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累计发生风险下降4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保证充足的休息,建议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达大约7h。戒烟,包括避免使用所有烟草制品;不建议饮酒,如饮酒须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kcal的热量。

3、医学营养干预

建议合理平衡饮食,能量摄入应符合体重管理目标:定时定量,一天饮食量可按1/5,2/5,2/5分配三餐。每日摄入能量分配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比例为5:3:2。食物烹饪尽量采用植物油,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运动干预

定期的体育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需剧烈地锻炼,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果能坚持每周进行至少三次,就足以产生积极的健康效果。

5、定期体检

定期的健康检查也不可忽视。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水平的任何异常变化,从而在糖尿病发展成严重问题之前采取行动。糖尿病高危人群,具体包括:(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岁;(3)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12)有类固醇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分。



专家介绍

图片

陈杰: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高级营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一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牵头建立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创新血糖管理模式,实现全院血糖同质化管理,并且长期线上管理千人的糖尿病患者群,引进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等技术。开发协定方剂“益气通络方”“益气通络贴”甲状腺穴位贴”“降糖茶“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甲状疾病、骨质疏松、痛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黄褐斑、痤疮等内分泌疾病,并且为病人提供专业营养指导。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微信图片_20240401094004.jpg

◆上一篇:我院成功举办“杏林镜界:江苏省中医内镜精进计划”(扬州站)学习班
◆下一篇:聚焦中医流派建设和中医男科,这场学术盛宴在扬州成功举办
版权所有:扬州市中医院
地址:扬州市文昌中路577号
备案号:苏ICP备05058662号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