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专病介绍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本病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增加家庭负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急性脑梗塞在中医里属于“中风”的范畴,在古籍中可见相关记载,《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急性脑梗塞专病团队优势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非常敏感,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5分钟脑梗死。一旦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选择rt-PA静脉溶栓,这种叫阿替普酶的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前提是必须在发病4.5个小时内使用该药物。
在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的全力积极配合下,大家争分夺秒,为急性脑梗塞患者争取了宝贵治疗时间。自2018年12月至今,我科已成功开展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二十余例,成功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大大降低了致残率。且凭借急性脑梗塞专病团队对适应症、禁忌症的把握,除1例有轻微牙龈出血外,其余均未见严重溶栓并发症。
脑病科实际临证中,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重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视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从整体出发,抓主要矛盾。本专科立足于中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为病人提供中风合剂院内协定方、偏瘫侧药棒穴位按摩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脑循环治疗、中药透药治疗、超声脉冲、耳穴压豆等特色疗法,联合康复科早期开展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尽可能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减少后遗症。专科带头人、扬州市名中医蔡忠明主任拟定的“中风合剂”功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适用于缺血性中风(气虚络瘀证)、中风恢复期,表现为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言语謇涩等,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是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扬州市中医重点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要临床科室。我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步,药物与心理治疗并举的独特治疗方法,采用“针药结合、内外结合、中西结合”的“三结合”特色疗法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头痛、头晕、失眠、痫证(癫痫)、痴呆、面瘫、颤证(帕金森病)、痿证(重症肌无力)等。并在中风(脑梗塞)、失眠等病的治疗中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在中风(脑梗塞)治疗方面,除了采用西医的溶栓、取栓等治疗手段,同时配合早期中医药及康复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治疗,除用康复器械治疗外,还采用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手段,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失眠治疗中,我院自己研制的“参味合剂”及“安神健脑液”大大提高了失眠的疗效。同时,我科的协定方“定眩合剂”“头痛合剂”“中风合剂”在眩晕、头痛、中风病人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脑病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