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话健康 | 秋高的不仅是气爽,还有血压! 高血压患者秋季注意啥?
发布日期:2021-11-08  来源:   审稿人:  浏览次数:12645

  告别了炎炎夏日,迎来了秋高气爽,秋季虽然满是收获的喜悦,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和昼夜更替一样,血压也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夏天是血压较低的季节,而秋冬则会偏高,那么高血压患者在秋季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本期《名医话健康》,邀请扬州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王道成,为高血压患者送上一份金秋宝典。

图片12.png

本期嘉宾 - 王道成

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为何换季时血压不稳?昼夜温差大,血压会升高

  王道成主任介绍,根据多项研究表明,气温对血压是有明显影响的,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为了保证全身供血,血压便明显升高了。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14mmHg,舒张压升高0.58mmHg。当天气突然变冷或者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血压波动会更明显,而老年人因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更加明显。

  饱食常会引起心血管意外,王道成主任提醒,不仅仅是气温,饱餐、情绪激动、熬夜劳累等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天气逐渐转凉,没有了夏季的燥热,人们胃口逐渐好转,而消化器官要工作,腹腔内脏器官血管扩张使血流充足以保证需要,四肢血管为保证内脏血液供应,就要让血管收缩,给急需处提供保障,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秋季注意要点

  1、谨慎用药。夏天时天气炎热,外周血管舒张,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相对减少,而到了秋天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王道成主任提醒,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控制好血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另外,因为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患者会感到头晕。这时,也需要咨询医生调整服药时间,在调整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2、运动要适量。天气逐渐转凉了,坚持科学的运动对调节血压有很大好处。但王道成主任强调,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像跑步、登山等,容易使血压骤然升高,引发脑出血。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比较温和的方式,既能锻炼身体调节血压,又比较安全。

  (1)防受凉:秋日清晨气温低,记得带件长袖外套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2)防拉伤: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伸展度下降,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运动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微微发热为宜。

  (3)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体弱者,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3、注意流鼻血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约占鼻出血患者的40%。而秋季更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王道成主任指出,高血压患者鼻出血预示血压不稳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往往是脑卒中的一种征兆。因此,当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时,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4、注意监测血压。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有的患者血压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的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因此,王道成主任提醒,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5、切忌盲目进补。秋冬进补的习俗历史悠久,而且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通常所说的进补,是指食用那些具有扶正补虚、强身健体作用的中草药及日常食品。但是秋冬进补也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王道成主任介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是人人都适宜冬令进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曾经有个高血压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已稳定。可是有一次,患者自诉说,近来血压很不稳定,头痛头晕,还常常动不动就发火,晚上睡眠也不好,老是做梦,口干口渴。经过仔细询问,原来该患者认为到了秋冬季节,习惯上应该进补,所以在市场上买了些人参、鹿茸、仙灵脾、淫羊藿等中药泡酒喝,没想到刚喝了一星期,身体就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高血压本不适宜进补温阳类中药,服食这类药往往会引起血压升高等一些不适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结合自身特点以清补为主,选择一些既有丰富营养,又有降脂降压作用的食物,切忌盲目进补。

  6.防秋燥。秋季气候干燥,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许多呼吸系统的感染、过敏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更是由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导致。同时,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对高血压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王道成主任提醒,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相当重要。适当多吃一些润燥、降压的食物,如木耳、冬瓜、大豆、蜂蜜、芝麻、猕猴桃等;戒烟忌酒。

  7、注意保暖,谨慎秋冻。“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令许多人到了秋末甚至冬天时,打着寒战还穿得很少。王道成主任指出,秋冻的真正意思是说秋天应顺应天气变化,循序渐进地增加衣物。转季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应对大自然的变化,若一味强求“秋冻”,对健康反而有害,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对那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低气温可使脑小动脉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脑组织会因此而失去供血,引起脑卒中。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现突然眩晕、视物模糊、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频频打呵欠、短时间语言困难等现象时都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上一篇:痛风,到底痛的什么“风”?
◆下一篇:中医扶正气 | 秋季护肾正当时,谨防肾病“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