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话健康 | 情志调摄重在戒怒戒忧,季节交替须防外邪入侵
发布日期:2021-11-08  来源:   审稿人:  浏览次数:8766

  夏去秋来,天地欣然,人亦欣然,时光流转,一眨眼就换了季节。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中风发病迅速犹如秋风扫过,半身枯萎,所以古人也称为“偏枯”。想要避免被中风侵袭,日常应该怎样预防?本期《名医话健康》,邀请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蔡忠明,讲讲季节交替中医养生预防中风的重点。

图片5.png

本期嘉宾 - 蔡忠明

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

  蔡忠明主任介绍,在中风高发的严峻现实面前,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将发挥重要作用。“治未病”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未病先防,强调养生预防疾病;二是既病防变,提倡早发现早诊治;三是病后防复发。这三个层次恰好与现代医学心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理念不谋而合,相互对应。我们常说,认识到“预防大于治疗”才是健康的真谛。在“治未病”的理论中,未病先防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疾病虽未发生,但如果邪气已内伏,机体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应遵从整体观念,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情志调摄重在戒怒戒忧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如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思则气结”,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中风。因此,蔡忠明主任提倡清静养神,调摄情志,以情胜情。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尽量要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日常可以通过阅读、绘画、书法、下棋、种花、钓鱼等活动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当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时,要善于控制和调节心态,不悲观、不生气。当然,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还可以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季节交替须防外邪入侵蔡忠明主任提醒,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说冬季寒邪当令,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春季风木当令,肝木盛易生风邪,且春有余寒,也易发病。中医的四季养生原则,关键点在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冬令进补”。蔡主任还要提醒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从这方面说,体质不同者,其养生方法也有所差异。应通过专业中医辨明体质,继而采取适宜的养生之法。

  饮食起居方面亦应有所注意饮食调护方面,蔡忠明主任指出,要做到合理饮食,首先要戒烟、限酒。若饮食习惯,喜好烟、酒,喜食荤腥、饥饱无度者,可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肝风挟痰,横窜经络,诱发中风。生活不规律、长期疲劳、工作紧张都容易导致中风,因此注意劳逸结合非常必要。从发病时间来看,中风发病与人体的阴气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半夜、凌晨阴气偏盛为发病的高峰期。提示我们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如不要熬夜、睡前适当饮水、夜间不过分贪凉等。

  说完预防,再来说说治疗。一旦发生中风,如何才能最低限度地减轻伤害呢?蔡忠明主任提醒大家,需要及早识别中风先兆,确保早诊断早治疗。想要快速识别中风,可记住“120”三步口诀:“1”:看1张脸,看是否有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双臂平行举起,看是否有单侧无力现象;“0”:“聆”听语言,看患者是否存在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果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家属应迅速拨打急救120呼救。时间就是大脑,治疗越早越好。

  扬州市中医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脑病科、针灸科、康复科、影像科多学科一体化技术团队组建而成的一体化服务实体平台,不仅救治流程通畅合理,而且真正实现了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

◆上一篇:中医扶正气 | 秋季护肾正当时,谨防肾病“秋后算账”
◆下一篇:它是“秋果之王”,每天吃几颗,养胃健脾、补肾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