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竟然也会掉牙?
诊室里,30岁的小孙(化名)满脸错愕,小孙躺在牙椅上,心悬着。“医生,我这牙...它自己就掉了!” 回想这些年,烟不离手、酒局常客、刷牙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牙龈肿痛出血?他总当“上火”,忍忍就过。直到那颗牙毫无征兆地“离职”,他才慌了神。
李杰医生用探针轻触他的牙齿,眉头紧锁:“这‘钟乳石’(牙结石)太厚了,把牙龈都压垮了,牙根露着,牙齿都在晃!”他指着缺牙处,“现在种牙?就像在烂泥塘里盖楼,得塌!”
小孙的心沉到谷底。“先‘大扫除’!”李医生果断拿起洁牙器。滋滋声中,顽固的结石被一点点清除。小孙忍着酸胀,知道这是在拯救他的“地基”(牙周)。洗牙后,李医生又进行了深度清洁和上药。
接下来的几周,成了小孙的“口腔保卫战”。他严格遵循医嘱,认真清洁。每次复诊,李医生都仔细检查“战况”。“好多了,‘火气’消了,‘地基’稳了!”李医生终于露出笑容,“可以‘盖楼’了!”
不久后,一颗种植牙稳稳地“扎根”在了小孙恢复健康的口腔里。看着镜子里完整坚固的新牙,小孙咧嘴笑了,那份踏实感,让他对李医生充满感激。
什么是牙周病?
蛀牙 牙菌斑
牙周病作为口腔常见疾病,除龋齿外,牙周炎正成为危害国民口腔健康的新隐患。我院李杰主任介绍,口腔细菌长期堆积形成的牙菌斑及钙化后的牙结石,是引发牙周组织病变的元凶。 初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牙龈炎症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齿缺失 牙龈萎缩 牙结石作为牙周病核心致病因素,多附着于牙颈部及龈下区域,其粗糙表面易滞留食物残渣及细菌,代谢产物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出血、红肿等早期炎症反应。 若未及时干预,病原菌将沿牙根向深层牙周组织侵袭,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
(1)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作为常见口腔问题,常因患者难以察觉而延误干预。其发生多与局部刺激因素相关,如长期牙结石堆积压迫牙龈,诱发牙周炎症,最终导致牙龈退缩。
(2)引起胃溃疡:
牙周炎若未及时干预,致病菌可经呼吸道及消化道逆行感染,削弱机体免疫力,增加胃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风险。
(3)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
牙周感染的病原菌可通过菌血症播散至心脑,损伤血管内皮,严重者可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血管疾病。
(4)妊娠期龈炎、龈瘤和早产低体重儿:
妊娠期激素升高致牙龈血管扩张,可加重原有炎症,引发牙龈出血、红肿甚至增生性肿物(妊娠性龈瘤),严重者影响进食及心理健康。
妊娠期牙周炎未控可能增加早产(<37周)及低体重儿(<2500g)风险。建议育龄女性备孕前完成牙周检查及治疗,孕期加强口腔护理,维护牙周健康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牙周疾病的早期症状
一、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最常见早期信号)。
二、牙龈红肿,健康的牙龈应为粉红色、紧贴牙齿。
三、持续性口臭,一般由细菌代谢产物导致。
四、牙龈萎缩,牙根暴露,遇冷热敏感。
五、牙齿松动或移位,中晚期表现,牙槽骨严重破坏。
六、咀嚼问题。咀嚼无力或不适。
如何预防和治疗牙周炎?
牙周病是口腔健康的“隐形杀手”!想让它远离你?关键就在日常预防!
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1、有效刷牙,定期做口腔洁治。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使用巴氏刷牙法(牙刷毛与牙面呈45度角,小幅水平颤动+拂刷),特别注意清洁牙龈边缘。
2.使用牙线、牙缝刷。每日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刷无法到达的牙缝邻面。
3.定期检查。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可以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洗牙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管理全身疾病。如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牙龈问题和牙齿脱落的风险增加。
5.戒烟戒酒。戒烟戒酒可以显著降低牙周炎风险,维持口腔健康。
专家介绍
李杰:口腔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江苏省扬州市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创伤与正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口腔颌面整形专业分会委员,江苏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曾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修学习。从事口腔医疗工作二十余年,擅长种植牙及各种假牙的设计和制作、牙齿不齐的矫正治疗、复杂牙的无痛及微创拔牙手术以及前牙的美容修复治疗。
坐诊时间: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全天,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