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机器人让他成为站立的“钢铁侠”
发布日期:2024-05-20  来源:   审稿人:  浏览次数:122724

1e1342858fc43f758740136dcc0a566.png

近日,在我院康复中心,50岁的脑出血患者王先生(化名)步履平稳地一步步往前走着,而帮助他行走的是一套名为康复步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医用设备。康复科副主任赵冬娣介绍,在机器人的康复训练下,脑出血后处于软瘫期的王先生短期内实现了从卧床到站立、行走的跨越,避免了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肺部感染等问题。

50岁患者脑出血全身软瘫

外骨骼机器人“贴身训练”助其站立并行走

发生脑出血意外后,王先生没有手术,进行了半个月的药物治疗。“患者来我们康复科时,当时为软瘫期,患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坐不住,站不了。” 赵主任介绍,患者才满50岁,正当壮年,经过早期康复训练是可以改善身体状况的。为此,她不仅给王先生开出了运动治疗处方,还给他安排“贴身训练师”,也就是上述的康复步行外骨骼机器人。

训练前,康复师先帮王先生“穿戴”起外骨骼机器人,设置好参数后,机器人就带着王先生慢慢站起,让他的脚平稳地落在地面上,随后开始迈步。康复师在机器后方控制着前行的方向。“其他都是自动的,交给电脑控制,康复师负责它的转弯就可以了。”赵主任介绍,对于患者行走的步频、步幅、姿态等,机器人会根据其主动用力情况做出综合计算,再通过自身的电力驱动系统形成辅助用力,帮助他步履稳健地向前迈进,而患者却一点也不感到吃力。

通过每次半小时左右的直立行走,王先生的双下肢肌肉得到锻炼,身体各部位的机能也适应了身体直立时的状态,为进一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打好了基础。“他刚来训练时,整个人都坐不住的,‘戴’机器人做了五六次后,明显地人有劲了,走路也好看了。”王先生的家人开心地说。赵主任表示,王先生通过运动治疗,配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行走训练,现在能在家属搀扶下行走,步行能力大大提高,步态明显改善。

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

为脑卒中等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康复训练

7ff4f4d187561f0ac531e498d19b761.png

赵主任介绍,康复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是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为脊髓损伤,脑卒中,下肢肌无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与评估的创新型医疗机器人,通过提供标准的步态输入、高质量的步行训练,将主、被动模式相结合,激发患者的运动潜能,增强本体感觉,逐步提升下肢自主行走能力和加速康复进程,还可以为行动失能、弱能的人群提供运动代偿功能。

这款机器人适用人群为脑瘫、脑卒中、脑外伤等造成的偏瘫、单肢或多肢体瘫痪等患者,脊椎损伤、脊髓损伤、脊髓炎或脊髓病变等造成的截瘫等患者,以及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造成下肢运动功能减退的患者。 

据了解,外骨骼机器人,应用于重病人康复这一场景,协助重病人尽早实现下床行走训练。对于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的这类重病患者,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效果很好,不仅极大减少了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还缩短了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的时间,患者康复要比传统康复更快速、更安全。

科室介绍

图片

康复科是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中医康复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江苏省康复医学专科联盟理事单位,设有门诊诊室、门诊治疗室、康复中心(有康复功能评定室、PT治疗大厅、OT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康复工程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等)及康复病区,是融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诊疗中心。有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1人;主任医师1人,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3人,主治中医师2人,主管治疗师10人,初级治疗师2人。主要收治病种: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脑外伤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及关节置换术后、颈肩腰腿关节痛等。开展项目:头针、耳针、体针、埋针、电针、温针灸、雷火灸、隔姜灸、悬灸、拔罐、刮痧、中药内服、中药外洗、中药熏洗治疗、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埋线、推拿、中药蜡疗等中医治疗,以及偏瘫(截瘫、四肢瘫)肢体综合训练、手功能、作业疗法、言语认知训练、吞咽障碍治疗、平衡功能及步态训练、中低频脉冲电治疗、气压、超声波、超短波、磁振热、生物反馈、情景互动训练、颈腰椎牵引、等速肌力训练、主动被动仪器训练、整脊疗法、关节松动训练、呼吸训练、经颅磁刺激、冲击波治疗、盆底肌评估及治疗、腹直肌、骨盆分离治疗等,进行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盆底肌及产后的康复。

微信图片_20240401094004.jpg

◆上一篇:走心!他们街头把脉推拿,为百姓们安心神降火气!
◆下一篇:名医有约|5月22日(周三)上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生殖医学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金保方教授来我院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