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只病在“骨”,中医帮你来调护
不得不说,人上了年纪,稍不注意,慢性病啥的特别容易找上门。王阿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王阿姨前一阵子在家摔了一跤,虽然髋部有点隐痛但并不影响走路,王阿姨便一直没去医院检查,可是这几天她的左腹股沟处越来越疼了,在女儿的“威逼”下才来医院看病,结果X片显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王阿姨很吃惊,告诉医生自己身体一直很好,几乎没生过病,怎么会轻轻摔一下就骨折了?医生耐心解释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64岁的王阿姨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这才是这次骨折的元凶。
冬季气温骤降,路面湿滑,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期,冬季易骨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首先,冬季气候寒冷而减少户外活动导致日照不足,肌肉缺乏锻炼,加速了骨质疏松进程,使得骨骼强度下降,稍有摔碰就易发生骨折。其次冬季穿衣较厚,反应迟缓,容易摔跤,从而导致骨折。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 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祖国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入“骨痹”“骨痿”的范畴,是一种涉及多脏腑、由多种因素长期、共同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基于中医“肾藏精”、“肾主骨”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机被认为是肾精亏虚,并与中医肝、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思路不同于西医,主要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四诊整体观和辨证观处方立药。
脾气虚证
会出现背部酸痛、四肢疲劳,还会伴有食欲不振、面色发黄、舌头苍白、皮毛白皙。
中医也认为骨质疏松症可能是由血液失调引起的,可以选用当归、茯苓、山药等中草药,有效达到改善效果。
建议喝牛奶、山药和燕麦粥,鲜奶、燕麦片、山药、糖。将鲜奶直接放入锅中,加入洗净的山药,最后加入燕麦,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
肝肾两虚
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在更年期妇女身上。为了缓解此类骨质疏松症,肾阴虚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的中药,包括地黄、枸杞、山茱萸、泽泻也可以一起服用。
桑葚、枸杞、粳稻、糖,取桑椹、枸杞、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白糖中煮沸,作为主食食用。桑葚也应该选择新鲜的,最终会有很好的效果。
肾阳虚
通常表现为腰膝无力,疼痛,情绪低落。此外,还可能尿频、脉搏弱、舌苔苍白,还患有退行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治疗应选择温补肾阳的方法,金匮肾气丸加减,常见的中药包括地黄、杜仲和牡丹皮。添加适量的水将其煮沸一段时间也是有效的,温补肾阳不仅能增加体内性腺激素的浓度,而且能迅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增强成骨作用,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气滞血瘀
是从血瘀的角度进行辨证论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骨质疏松开始出现组织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一般从血瘀的角度来辨证,气滞则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以使用补肾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
预防是关键
1、适当补充钙元素和维生素D
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每天摄入300ml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和维生素D。 含钙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奶和奶制品,贝蟹虾类、禽蛋及其制品、以及某些鱼类如沙丁鱼、鲈鱼、泥鳅等;植物性食物有菌藻类如发菜、海带、蘑菇、紫菜、咸菜类、豆类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钙消化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物因含有较多的植酸、草酸和膳食纤维,钙的吸收率较低,含维生素较高的食物有含脂肪高海鱼、动物肝、蛋黄、奶油、干酪等。
2、增加日光照射经常接受阳光照射就会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的吸收。但是要注意,真正有用的晒太阳是裸露皮肤30分钟至1小时,涂抹防晒霜、太阳伞遮挡的晒太阳是没用的!
3、适当运动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4、穴位按摩中医上讲,涌泉穴是肾经的关键穴位之一,经常按摩能够达到补肾、明目和颐养五脏六腑的功效。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当第2、3足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中老年人若患有骨质疏松症,可按摩涌泉穴,按到感觉有酸痛感为宜。
5、艾灸有关研究表明,艾灸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等相关穴位,可以防治肝气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充实肾精肾气,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介绍
何禹哲: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多种内科杂病以及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如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颈椎腰椎病等,尤其对中医药治疗疾病、调理养生方面颇有经验感悟,并已参与发表多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