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增强人民幸福感
发布日期:2022-08-10  来源:   审稿人:  浏览次数:7181

全民健康,增强人民幸福感

来源: 人民日报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全民健康,增强人民幸福感

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公共卫生防护网织牢织密,身体健康更有保障……这是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

健康中国建设步伐稳健。我国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乘坐公共交通,或是到公共场所时,都能看到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在北京工作的周女士说。

面对世纪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因时因势对疫情监测、风险人员隔离管理、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进行了调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超常规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应急审批,积极推动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研发上市。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推动成立32万个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夯实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基础。去年底,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全覆盖、能力普遍提升、作用有效发挥,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今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84元,新增5元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妇幼卫生、医养结合等19项服务。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今年以来,各地广泛开展“建设健康家园”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营造卫生整洁、文明有序、健康祥和的环境。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各项健康环境指标持续向好。

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着眼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目前,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日前,出生9个月的患儿阳阳因不明原因发烧被送进宁夏儿童医院。经过诊断,阳阳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然而,该院尚不具备相关外科手术条件。此时,正在该院对口帮扶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立即向“大后方”求援。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决定:开通绿色通道,将患儿直接转诊到北京手术。经过14个小时的转运,患儿到达北京。北大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团队当天晚上完成了手术前评估和准备,次日完成脊髓感染灶手术清创和蛛网膜下腔外引流术。术后,患儿安全返回病房,精神状态良好。患儿家长激动地说:“真不敢相信这么快就做完手术了!”

今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该院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共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宁夏儿童医院)院内。

此次两地联手救治疑难重症患者,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依托高水平医院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针对群众异地就医流向和重点疾病,目前已经设置10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了医联体1.5万个。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表示,我国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在国家层面,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和建设工作,减少跨区域就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在今年底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在省级层面,建设12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高省域诊疗能力。

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

不久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梅山镇一名村民突发心肌梗死,大田县总医院梅山分院医护人员把患者家属的描述记录和心电图,上传至总医院胸痛中心。总医院急救团队指导当地医生为患者溶栓,成功实施了远程医疗救治。

大田县总医院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覆盖所有基层分院,由县级医院为基层分院提供心电诊断报告,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专家不足的问题。大田县打破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行政壁垒,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承担全县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夯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基层诊疗量占比保持在50%以上。老百姓身边有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家门口有了更多专家坐诊,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实惠、更高效、更顺畅。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逐步成为现实。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在全国800多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实行医保打包付费,推动资源下沉,促进医防融合。在引导医共体提升医疗能力的同时,将更多工作转向疾病预防,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和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加强远程医疗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同质。试点县医疗服务效能提高,县域内就诊率超90%,“强县域、强基层”作用开始显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发展。全国已基本实现所有地市和县(市、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超过42万个,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包括长期处方、上门服务等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超过70%。

社区医院建设如火如荼。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社区医院超过2600家。国家卫健委提出,今年继续发展社区医院,推动新增建成500家左右社区医院,并且遴选加强一批中心卫生院能力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方便群众就近获得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满怀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记者 白剑峰)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李萌


◆上一篇:中华瑰宝护佑百姓健康——中医药法施行五周年回眸
◆下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 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