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专家谈 | 冬病夏治正当时,快给您的脾胃增加动力
发布日期:2022-06-24  来源:   审稿人:  浏览次数:11910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灸忙”。“冬病夏治”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夏季膏方、三伏贴、艾灸、针灸、拔罐等方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而起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扶正培本、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在脾胃病科,到底哪些“冬病”需要或者可以“夏治”呢?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今天,邀请扬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杨振斌为大家揭秘。

1656031981403.png



脾胃疾病与冬病夏治

杨主任介绍: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现代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很多人脾胃虚寒,每到春秋换季,特别是冬季就会出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在夏季尤显脾胃调理的重要。“冬病夏治”使脾胃阳气回复,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并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对于脾胃虚寒、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者尤为适宜。

哪些脾胃病适合“冬病夏治”?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功能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腹泻等属体质偏虚、阳虚以及风寒湿型患者。

三伏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重头戏”,是冬病夏治的经典方法之一。选用一些温热药,以及对皮肤具有刺激的药物研粉调和后敷贴在一些特定穴位上,通过对皮肤的刺激,逐渐濡养周身阳气、健脾和胃、疏肝活血,使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的患者能在气温变化,及冬季寒冷时少发病或不发病,具有较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三伏贴注意事项

1、先辨证,后敷贴。

2、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小儿一般2-4小时。

3、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泛红、轻度瘙痒或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但若出现刺痒难忍或有烧灼感应立即去掉敷贴,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反应剧烈者,如大面积皮肤出现瘙痒、斑疹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近就医。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泡小不予处理,令其‍自行吸收,泡大者请到医院处理,以免感染。

4、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2022年三伏贴时间表

夏 至 贴 :6月21日-6月30日

伏前开穴:7月01日-7月15日

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04日

中伏加强:8月0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加强:8月25日-9月03日

杨主任温馨提示:消化系统疾病的冬病夏治有一定讲究,有严格的适应病症,应在正规医疗机构相对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为民服务电话:15952711902或13585235657

夏季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1、饮食有节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提醒人们不要过食,以防伤及我们的脾胃,如果我们经常暴饮暴食,过多摄入肥甘厚味,我们的脾胃负担过重,不仅功能丧失,而且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生湿、生痰、化热,将营养物质变成有害废物,进一步引发其他疾病。

 

2、经常喝水

保持肠道健康要养成爱喝水的习惯。每天喝2000~2500毫升白开水是自然、健康的清肠方式。如果夏季出汗量较大,可以在饮水中适当补充一些盐分。其实,夏天喝热茶比喝冰水更解暑,因为喝一杯热茶后,通过人体的皮肤毛孔散发的热量相当于一杯冰水的50倍。常温的绿豆汤、莲子百合汤均有很好的解暑作用。

 

3、避免寒凉

很多消化道疾病与过度“贪凉”有关。夏季炎热,人们只注意防暑降温,很少考虑肠胃的承受能力,小朋友喜欢冰淇淋等冷饮,大人们也常常将冰镇啤酒、冰镇西瓜等当作“美味佳肴”,虽然脾胃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时间一长,寒凉不仅伤脾,也能败胃,于是会出现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失眠、咳嗽、痰白等诸多病症。

专家介绍


杨振斌: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扬州市中医院名中医,扬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市消化病学委员会委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症,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采取中药内服、灌肠、外敷等多途径给药方法治疗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熟练掌握消化道内窥镜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每年开展相关手术200例左右。获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6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640.webp (3).jpg



◆上一篇:节气养生 | 小暑来,伏天至,排毒养生正当时
◆下一篇:节气养生 | 今日立夏,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