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字门治疗奶癣疮术
持有人:李耀谦 项目类别:传统诊疗技
“谦”字门儿科中医术是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中医儿科术,目前已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相传七代,历经200多年。“谦”字门治疗奶癣疮术更是“谦”字门儿科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自第一代陈里谦起,代代相传。
清道光年间,医家陈里谦(名畿,字里千,医名里谦),因擅治小儿病,造福乡里而得名,并开创“谦”字门儿科中医术。尤其对奶癣疮的治疗更是有独特的疗效。
陈里谦传弟子刘佩谦(名刘溶),据《江都县志》载:刘佩谦“得畿真传,行医数十年,全活甚众……”。
第三代闵德谦,注重寒热补泻,调理脾胃,擅治奶癣疮、小儿急惊风、麻疹、肺炎、吐泻、外感发热等病,均药入病除,效若桴鼓。
第四代杨佑谦在天花点滴未发时能预决轻重生死,创温托回阳之法,有“儿科泰斗”之盛誉。
第五代吴克谦在乙脑、伤寒、百日咳、秋季泻、小儿麻痹症、麻疹、赤痘、乙肝等传染病肆虐之际,均用中医术辨症治疗,疗效极佳。中年后应患者求,兼治内科、妇科病,多能著手成春,多次应邀在省市学术会议专题作“麻疹肺炎的中医治疗”,“小儿秋季泻的症治”、“肝炎病三类十法治疗”、“乙型脑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等,在省市中医界影响较大。
第六代李耀谦等7人,在继承师门医术的基础上,治病以儿科为主,兼治内科、妇科病症,多能取得佳效,他们融会新知,灵活应用,自成一家,人称“中和派”。
第七代为李耀谦学术传承人,有沈雨春、李振庆(振谦)、吴蓉(荣谦)、李晟玮、陈朝、王倩、刘永平、张军、张科、陆清昀、陈灵犀等。
小儿出生一周左右, 头面部散在红丘疹、瘙痒,进而疹部渗出黄色脂水,迅速发展成片面性,渗出脂水结成大片干痂,严重者可以波及全身的病症。中医称为奶癣疮,西医称为婴儿湿疹。
“谦”字门认为,奶癣疮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奶癣疮的病因是由母体湿热壅盛遗传给胎儿所致,故小儿出生以后迅速发病。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奶癣疮致病的主要原因。“谦”字门治疗奶癣疮术强调整体治疗,内治、外治相结合。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通过中医方剂内服、外洗、外搽相结合,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二百多年的临床验证,效果显著,成人湿疹使用此方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黄连渗湿散内服,针对婴儿肌理的独有特征,由黄连、黑豆、生地黄、防风、生甘草等中草药配伍,祛风渗湿、养血润燥,调理患儿娇嫩表皮,排毒消肿,止痒护肤,去痂生肌,不留疤痕。黄连渗湿散在快速祛除奶癣疮给患儿带来的表皮症状时,以天然药力渗入表皮深处,平缓过敏反应造成的各式皮下组织紊乱,同时增强患儿体质,改善免疫功能,有效避免奶癣疮的复发。
重症患儿“湿毒”症状加重,改用五福败毒饮内服。方由苦参、水牛角片、生石膏、黄连、生地黄、白鲜皮、地肤子、甘草、黑豆等组成,以达疏风祛湿、清热解毒之功。
外治用药中外洗方,由苍耳子、车前子、野菊花等组成,重症患儿加用葎草、绿茶。外搽药,由煅石膏、煅炉甘石、枯矾、滑石粉等量组成,重症患儿加用黄升丹、冰片。共奏敛疮解毒、收湿止痒之效。与内服药配合使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内服用药
黄连胜湿散:由黄连5g、黑豆10g、生地黄10g、防风5g。生甘草5g等组成。
药物制法:取以上药物,采用传统工艺共研成粗末,即可。
功效与主治: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黑豆祛风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防风祛风胜湿,生甘草清热解毒,临床主要用于奶癣疮的治疗。
用法用量:每日5g,开水泡浓汁服。
重症患儿改用加味五福败毒饮,由苦参、水牛角片、生石膏、黄连、生地黄、白鲜皮、地肤子、甘草、黑豆等组成。其中苦参、生石膏清热燥湿、水牛角片凉血解毒,白鲜皮、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2.外治用药
外洗方:由苍耳子、车前子、野菊花等组成。
功效与主治:苍耳子祛风胜湿、车前子清热利湿,野菊花解毒清热。临床主要用于奶癣疮的治疗。
用法:野菊花鲜或干品均可,取以上药物,水煎,取汁外洗,洗净后再用外搽药。重症患儿加用葎草、绿茶。葎草、绿茶均可清热解毒。
外搽药:由煅石膏、煅炉甘石、枯矾、滑石粉等量组成。
药物制法:取以上药物,采用传统工艺共研成极细末,即可。
功效与主治:煅石膏、滑石粉收湿敛疮,煅炉甘石敛疮解毒,枯矾收湿止痒。临床主要用于奶癣疮的治疗。
用法:渗水多者干粉拍之,渗水少者以麻油调糊状外敷。重症患儿加用黄升丹、冰片。